让人耗尽脑汁的需求分析工作!

热度5131票  浏览1458次 时间:2011年7月13日 20:12

摘要:怎么又变了?当初就应该让客户书面签字确认!你可能会经常发这样的牢骚,可是就算客户书面确认,客户还是会“赖账”的!软件项目的其中一项不变真理:人是会死的,需求是会变的!本章将会和你一起来体验软件需求分析工作的风风雨雨,找出需求分析工作的根本之道,了解UML如何帮助我们提升需求分析的水平。

本文内容来自《活用UML-需求分析高手》一书的第2章,点击下面链接了解更多的本书信息:
http://www.umlonline.org/school/forum-140-1.html

特别声明:
如需转载此文,请给出指向本网站的连接,如下:
作者:张传波
摘自:http://www.umlonline.org
如不能按此要求,请不要转载此文。

2.1  需求分析面面观

客户需要的是一把梯子,系统分析员了解到的是一张凳子,开发人员做出来的是一张桌子,测试人员以为是一张椅子……很多角色参与项目工作,每种角色会从自身角色出发来理解需求,以致各种角色对需求的理解会不太一样。下表对各种角色的特点进行了分析:
 表2.1 各种角色的特点.jpg


表 2.1  各种角色的特点

另外要说明的是:
客户一方的总倾向是:自己少花钱,让软件公司多做事情。
而软件公司一方的总倾向是:多拿客户的钱,尽量少做事情。
影响各人对需求理解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:一方面是角色的思考倾向,上表反应了这点;另外一方面是人的需求分析能力,能力越强的人越能把握需求,本书重点讲解的内容就是如何活用UML来提升需求分析能力。
而更“离谱”的是:每个人嘴巴上说的需求和心目中的需求总是有差异的,所谓的“词不达意”,受表达能力所限,不是每个人都能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;有时候客户今天想要这个,明天想要那个,甚至不知道到底想要什么!其实客户的这些表现,说明了客户对需求的认识是持续进化的。

2.2 持续进化的客户需求

你可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客户今天想要一个苹果,明天改变主意要一条香蕉,但后天突然又说还是苹果好,到最后他想要一个西瓜!遇到这样的情况,你会抱怨客户吗?你会后悔当初没有让客户签字确认吗?

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,不慎把剑掉入江中,他在舟上刻下记号,说:“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。”当舟停驶时,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,遍寻不获。这就是刻舟求剑的故事。
客户的想法总是在变化的,但总体来说是螺旋前进的,客户需求总是持续进化的,不要对此有任何抱怨,否则我们就是“刻舟求剑”之人了!

某系统已经上线了,以下三种情况,你会更喜欢哪种情况呢?
A. 客户一直没有提出过任何问题。
B. 客户开始提了一些问题,但很快就没有其他问题了。
C. 客户一直在提问题,项目组解决这些问题后,新的问题又来了,如此不断重复。

情况A,估计客户没有怎样用过这套系统,所以没有提出什么问题。对于项目组来说,似乎不用再被麻烦的需求变更所纠缠,可以爽快地脱离此项目了。但对于客户来说,此系统白白花了他们的钱,对他们没有任何实际价值。而对于你所在的软件公司来说,你们项目组花费很大工作来做出来的软件系统,客户居然没有能用上,而你们公司很可能收不到项目的验收款项,此项目完全实现不了公司的战略。情况A的最终结果就是“双输”。

情况B,有两种可能:第一种可能,客户试用了一段时间系统,后来由于客户方面的某些原因(原因可能有:更换领导、上了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系统等)不再使用本系统了;第二种可能,客户试用一段时间,提出了很多问题,而你们项目组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,甚至认为客户“无理取闹”,所以客户干脆就不再使用本系统了。出现情况B,本项目估计也很难能通过最终验收,软件公司最终也收不到项目验收款项,而最终结果很可能也是“双输”。

情况C,我曾经比较厌烦这样的情况,每天被客户的各式各样的小问题纠缠。其实这是相当理想的情况,说明客户在不断使用该软件。这些问题最开始会比较多,最开始项目组解决问题的速度会低于问题的产生速度,但后来问题会逐步减少,直到基本消失,软件和用户的“磨合”过程终于完成,系统成为客户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。出现情况C,我们项目组千万不要产生厌烦情绪,客户要真正用上软件,项目才算真正成功。软件只有对客户的工作真正有帮助,客户才算“赢”,而在客户能“赢”的基础上,我们软件公司才可能实现自己的“赢”。达致“双赢”是我们每个项目应追求的目标。

从某种角度来说,需求变更其实是好事,说明客户对需求的理解更进一步,而我们觉得不适应,往往是因为我们对需求理解的进步程度不如客户。请看下图:
 图2.1 客户VS项目组对需求的理解1.jpg


图 2.1  客户VS项目组对需求的理解1

此图表示项目开始后随着时间的发展,客户和项目组对需求理解程度的上升趋势。
在时间=0时,客户的曲线并不是从零开始的,而是有一定起点的。这表明,客户在项目刚开始的时候,对需求是有一定认识的。而项目组在项目最开始时,对需求的理解几乎是零。
随着时间的发展,客户对需求的理解越来越强,尽管项目组对需求的理解同样也变强,但项目组对需求的认识总是落后于客户,这样需求分析工作肯定陷于被动,总会被客户“牵着鼻子走”,很容易出现互相责怪的局面:客户责怪项目组水平太差,而项目组责怪客户需求变来变去!
要打破这样的局面,项目组需要做到下图的效果:
 图2.2 客户VS项目组对需求的理解2.jpg


图 2.2  客户VS项目组对需求的理解2

项目刚开始时,客户对需求的理解确实比项目组强,但项目组在很短时间内对需求的认识超越了客户。从图中的“交点”打后,项目组对需求的认识总领先于客户。项目组应具备超强的业务学习能力,切实理解客户的真正需要,为客户规划出真正符合其需要的软件系统。

TAG: UML 需求分析
顶:321 踩:314
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:
当前平均分:-0.57 (1533次打分)
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:
当前平均分:-0.59 (1506次打分)
【已经有1457人表态】
326票
感动
169票
路过
140票
高兴
168票
难过
153票
搞笑
170票
愤怒
165票
无聊
166票
同情
上一篇 下一篇
首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